
“假高科技企业”江苏吉贝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吉贝尔)5月17日,这家主要依靠仿制药盈利、产品单一的企业,研发投入仅1300多万的药企,最终实现了其科创板美梦。
在IPO排队过程中, 吉贝尔一度高举着“创新药”的旗号,试图“蒙混过关”。但这连交易所也看不下去了,最后公司删除了“创新药”的说法。
吉贝尔的“科技创新”属性如何呢?吉贝尔超过70%的收入,都是来自于一款名为“利可君片”,吉贝尔自称这款要是一款新药,但却拿不出新药证书,最终在交易所的问询下,吉贝尔又表示这不是一款新药,实际上早在1982年,这款要就已开始生产。一款近40年前就生产的药物,也敢自称新药。可见,吉贝尔有多“无耻”。
实际上,吉贝尔基本上没有研发新药的能力,公司目前的营收体量只有4.8亿元,且增长缓慢只有个位数左右。而在新药研发领域,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儿。行业内流传着这样的说法:“花10年时间和10亿美金”才能做出一款新药。
然而,吉贝尔一年的研发投入才1300多万,公司硕士学历以上的人仅20多位。这种水平,基本可以判读吉贝尔并没有研发的能力。实际上,这些年吉贝尔将大把的钱都花在了销售推广上,公司每年的销售费用是研发投入的13倍以上。
“伪高科技”企业 喜欢自吹自擂
吉贝尔成立于2001年,时间也不短了,有接近20年了。而在官网上,吉贝尔也自称是从事化学药品制剂、中成药制剂、原料药的研发、生产、销售的医药高技术企业。
然而,近年来吉贝尔的营收基本上踟蹰不前。公司招股书披露,2016~2018年,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.28亿元、4.35亿元和4.65亿元,2017年和2018年公司营收仅有1.78%和7.22%的增长。
“公司都成立近20年了,但一年营业还不到5亿元,增长缓慢。可见公司的发展一般。”有业内人士称。利可君片是吉贝尔的主要营收来源,营收占比超过
70%。“利可君片是公司的一款独家品种,是一款新药。”吉贝尔曾在招股书中称。
然而,明白人就知道这是吉贝尔在自吹自擂。招股书显示,利可君片曾用名为“利血生片”,于1982年12月经江苏省卫生厅批准生产,当时的批准文号为“苏卫药准字(82)2288-3 号”。一款已经生产了近40年的药品,也敢自称是新药。专利期早就过了,这也是吉贝尔在网自己脸上“贴金”。
实际上,在吉贝尔地研发投入、低成本、高销售费用下,基本不能研发出任何新药。那么,吉贝尔是如何研制成功利可君片的?对此在招股书中,吉贝尔却对利可君的研发情况语焉不详。
实际上,利可君片并不是吉贝尔公司研发的,而是公司“捡”的。利可君最早叫做利血生。在1970年左右,当时镇江制药厂的工农兵职工成功完成了生产原料药的工艺技术,并成功生产出利血生产品。后来,镇江制药厂经过改制、合并等,便来到了吉贝尔便获得了上述生产工艺和技术。
2012年,在时任江苏省镇江市委书记张敬华的“现场办公”下,最终吉贝尔将得以解决上述“历史遗留问题”,拿下了利可君片这一公司最重要的产品。而吉贝尔自称利可君片是其研发的,可谓“恬不知耻”。
高营销低研发下 曾向“空壳”公司采购
吉贝尔之所以要“不顾廉耻”的往自己脸上“贴金”,主要是为了上科创板。科创板是我国资本市场上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,是为了更好的支持国内创新创业的企业,以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,发展壮大。
吉贝尔这类没有研发能力和实力且发展缓慢的企业,基本上就不配上科创板。但是公司硬要上,也只能自吹自擂,为自己造势了。成立近20年来,吉贝尔并没有把心思用在公司研发上,而是把钱大把洒在营销上。
2016-2018年,吉贝尔的研发费用分别为0.16亿元、0.17亿元、0.19亿元。占同期营业收入比分别为3.77%、3.79%、4.04%。连续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不足5%。低于科创板已经受理企业的平均水平。
再看看吉贝尔的销售费用,2016-2018年分别达到2.30亿元、2.32亿元、2.49亿元,是其同期研发费用的13倍以上。吉贝尔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连续三年超过50%,2016-2018年销售费用分别占营业收入总额的51.82%、51.31%和51.35%。
值得一提的是,吉贝尔还曾向“空壳公司”大笔采购。招股书显示,镇江市润吉印务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润吉印务)成立于2015年3月,成立后第二年便成为了吉贝尔的第一大供应商,并蝉联两年。到了2019年1月,这家年营收700万以上的公司突然选择注销,这背后是何原因?
天眼查显示显示,润吉印务成立的近4年里来,公司员工数均为0,累计缴纳社保数量为0,基本可以判断是一家“空壳公司”。药品是关乎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事项,药品的监管是非常严格的,而作为一家药企,吉贝尔却选择向一家来路不明的“空壳”公司采购,或说明公司本身在供应链体系上存在不少问题。



融信财经网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
Copyright © 2019 www.fifnews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.